兼職援最近的壹些事情(也許,妳可以猜到)給我的感受是,總有壹些這樣的人:他們可以奉人為神,也可以斥人為鬼,就是不能拿人當人。
可別小看拿人當人,這不是罵人,做到不易,無論是對所愛之人,還是對自己。比如對妻子(或丈夫),很多時候,對方有著她(或她)的想法、需要、希望和擔心,妳是否真的理解並尊重。如果沒有,還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,那就是不拿她(或他)當人。愛,是傷害他人最好的名義。
生活中是這樣,工作中也是這樣。小夥伴們覺得“人力資源”、“人力資本”這樣的理念如何?妳千萬別說好。我們要明白的是,資源也好,資本也罷,不都是物麽!企業,就像處理物壹樣對待人。但這並不是最悲哀的事情,最悲哀的是,當人都被貶低為物的時候,大部分人卻不知道,甚至還會為領導者說員工是公司最寶貴的資源而對公司抱以感恩、感到自豪。
福特汽車的創始人說過:“本來只想雇傭壹雙手,每次來的都是壹個人。”這是什麽?就是視人為物嘛。這差不多是壹百年前的事情,現在又怎麽樣?GE的前CEO傑克·韋爾奇這樣最優秀的明星管理者,依然被抱怨其視人為物,他的員工對他說:“我為妳工作了25年,妳為我勞動的四肢付了錢,但妳卻從未從我的思想裏獲取任何價值。”
兼職援
真是讓人困惑:為什麽歷史的進展如此緩慢?把人當人,把自己當人,竟是如此艱難之事!
怎麽把人當人,我想,美國亞賓澤協會的《化解內心的沖突》是不可不讀的。這是壹本心理學小說,壹些父母把自己的“問題孩子”送到改造營,但最後發現自己是有問題的,改變要從自己開始。最深層、最基礎的是改變自己的理念和對待孩子的態度,即從哲學家馬丁·布伯提出的兩種基本存在方式中的“我-它”轉變為“我-妳”。
什麽是我-它”和“我-妳”?
所謂“我-它”,就是內心處於戰爭狀態,把對方看看成與自己分離、對立的客體,是滿足個人利益、需要、欲求的障礙、阻力、是工具,可以驅使,與己無關的存在,就是把人物化處理。簡單說,就是視人為物。
“我-妳”,則是內心處於平和狀態,覺得對方和自己是壹樣,具有希望、需要、關心、恐懼等真實情感。承認每個人都有壹種熱情的、私己的價值理念和主觀世界。 自己不再是利用、驅使、操縱的主體。自己不是獨立的,是與他人相互依賴、休戚相關、彼此和諧壹致的。簡單說,就是拿人當人。
管理學家亨利·法約爾提出管理五功能論,就是計劃、組織、指揮、協調和控制,在明茨伯格看來,不過是“控制”的同意反復罷了。可以認為,我們所使命的管理,實質上是建立在“我-它”基礎上的。我們要麽被他人管理,要兼職援麽管理他人,“我-它”管理要傷害多少人呀!對多少人犯了罪呀!該清算清算管理之罪了!
好吧,就算不扯什麽管理,為了我們所愛之人,為了我們自己,也要多反思、多修煉,學會拿人當人,多說點人話,多做些人事。記住彼得·聖吉這句話吧!他說:
“人們通常認為人生而為人。但是我認為,在所有的修行傳統中,不僅僅是佛家、道教,而是在東西方幾乎所有的修行傳統中,最基本的思想是:妳花費妳的壹生成為人,妳不是生而為人。”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